春节“宅在家里”做贡献 “宅经济”催生消费新形式

  • 来源:环球网
  • 时间:2020-02-01 09:54:50

编者的话:这个春节假期,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老百姓不再串门走亲戚,一边关注疫情防控的进展,一边“在家躺着为国家做贡献”,被迫“宅”在家中的中国人,短期内消费需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催生了不少“宅经济”的新形式。而《环球时报》驻外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国外已经有不少成熟的“宅经济”模式,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

春节“宅在家里”做贡献

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中国经济在2020开年遇到意外挑战,包括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业、娱乐业等多个行业都损失不小。一些不需要出门的活动,成为“宅在家里”的人们满足日常需求的首选,带动了“宅经济”的发展。

作为宅在家中的必备物品,手机成为人们连接社会的主要纽带,包括手机游戏、直播、网购等一系列以手机为基础的行业在春节期间迎来逆势增长。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打开手机游戏和朋友们一起“开黑”“吃鸡”成为打发时间的第一选择。由于用户人数的激增,近日部分手游甚至出现服务器无法连接的情况,比如腾讯旗下的游戏《和平精英》。知名手游《王者荣耀》近日也涌入大量用户,有媒体报道称,大年三十当天,《王者荣耀》流水为20亿元左右,去年同期则为13亿元,显示出手游行业在这段不出门日子里的火热。

同样是玩手机,有些人选择“刷剧”。尽管所有春节档电影都宣布撤档,但《囧妈》宣布在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的多家平台上免费播放,一度引发热议,这也是春节档电影首次免费线上首播。与此同时,湖南广电旗下的芒果TV开放春节期间的免费会员,爱奇艺放出6部免费电影,其他各家视频平台也均有所行动,借此吸引更多用户。

春节假期以来,美团外卖、饿了么、京东到家、多点等多家外卖和即时配送平台,以及便利蜂等零售企业均宣布配送服务不打烊。即便是在疫情防控的敏感时期,也有不少配送小哥奔忙在外。一家外卖平台工作人员1月3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不同于往年春节的外卖服务“淡季”,今年消费者对于外卖、果蔬食材和口罩等医疗物资的需求远超以往。

尽管受疫情影响,不少商场、超市、电影院都选择暂停或缩短营业,但也有一些线下经济获得意外增长。因为要尽量减少走出家门,不少人宅在家中网购,也让物流行业格外繁忙起来。中国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侯延波1月30日透露,1月24日至29日,全国邮政业揽收包裹8125万件,同比增长76.6%,投递包裹7817万件,同比增长110.34%,数据均高于往年水平。不过,由于目前全国多地已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和检疫排查,这也对全国快件的运输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家住浙江、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个春节她回到浙江,没出门逛街,花钱最多的地方是给自己留在北京的猫找寄养的宠物店。李女士的猫放在家附近的一家宠物店,一天的寄养费用在100元左右。李女士也有朋友选择请宠物店员工上门给猫喂食,费用更高。尽管价格不菲,但李女士选择的宠物店早早就被预订满,如今无法按时回京的她,还不得不继续付钱延长寄养期。

消费行业分析师李国放1月3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宠物为中心的产业是“宅经济”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减少出门社交娱乐,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宠物为伴,这也使得围绕宠物的衣食住行,衍生出形态各异的产品和服务。

在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以“不出门消费”为核心的“宅经济”已成为经济创新增长中不容忽视的一环。根据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QuestMobile”此前发布的相关报告,中国“宅经济”用户规模上亿,涉及的行业也从外卖、网购、生鲜电商、上门服务,扩展到移动直播、短视频、社交等领域。

李国放称,今年春节的特殊情况对于与“宅经济”有关的行业是一种机遇,可能会推动新一轮宅经济的孵化。李国放提到,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的社会生活状态就是中国网购的重要发展机遇,淘宝就是那一年被创立。

A股还未开市,但这轮“宅经济”的发展势头已经从港股和美股市场中看出。1月31日,尽管香港恒生指数继续下跌,但在线教育公司新东方在线、外卖平台美团点评等股票均有所上涨。而在此前几天中,在美股上市的京东、新浪、阿里巴巴等公司也曾在中概股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出现反弹。

尽管“宅经济”的规模和领域正在不断增加,但李国放也表示,“宅经济”只是新生的业态,其基础依然是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和互联网、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宅经济’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创新点,但很难说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