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消费成为新动能重要来源,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时间:2020-01-19 16:30:32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发展服务型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际上知名服务品牌商的进入,我国服务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亟待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品牌设计及推广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专业化、规范化、品牌水平,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质量。

我国自2012年制造业与服务业产值占比持平后,2015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首次超过50%,依照国际公认定义,我国已进入服务经济时期。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凸显。2019年我国服务业呈现较快增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同时,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凸显。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为52.2%,连续6年在三次产业中领跑,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拉动全国GDP增长3.9个百分点。

2018年服务业发展的新动能快速成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新技术服务业持续加快发展。2018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0.7%、8.9%和8.1%,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增长,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6%、2.7%和4.5%。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服务消费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带动各类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持续保持升级态势,服务消费成为新动能重要来源。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凸显。

服务业呈现较快增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2019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0%,比第二产业高1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6%,高于第二产业24.3个百分点;在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为50.6%。

2019年前三季度,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8%、8.0%、7.4%和7.1%。2019年1至8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1%、11.9%和11.6%。

我国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

首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从质到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在加工环节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但“微笑曲线”两端利润更高的服务环节,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品牌策划、营销咨询服务业等方面的发展并不充分,严重制约制造业升级;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服务业供给不足并存。我国缺少对农业、工业、贸易的升级与竞争力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的、高附加值、高利润的生产性服务提供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从质到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已经制约了国家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当前“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实施过程中,需要研发服务业、流通服务业、劳动力市场平台服务业、教育培训服务业,以及营销、咨询及品牌服务业的必要支撑。

其次,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品牌建设缺乏。一是服务业是我国贸易逆差的主要项目。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达到16177.4亿元,比上年增长0.3%,逆差规模总体持续扩大。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和个人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进口同比分别增长54.9%、21%和30.6%。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附加值小,服务种类、深度不够。服务业供给品种和质量,无法满足国内快速增长、升级的需求,导致需求外溢。二是服务业国际知名品牌比较少,缺乏品牌竞争优势,不仅影响了国内市场保份额和企业走出去,也制约了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质量效益。

再次,服务业质量虽稳中有进,但是投诉比例居高不下。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较好地支撑了消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新经济发展。但是,服务业质量投诉比例却居高不下。中国消费者协会2019年1月发布的《2018年全年受理投诉统计表》数据显示,与服务业质量相关的投诉占总投诉比例高达61.6%。其中,生活社会服务类、销售服务、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和文化、娱乐、体育服务居于服务类投诉量前五位。

最后,新兴服务业态监管体系亟需构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信息通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顾客参与服务、顾客与服务组织接触交互的时间、地点、方式、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兴服务业态风起云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现代技术背景、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新兴服务业态监管问题亟待解决。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与国家统计局数据监测,互联网服务投诉量2018年居于服务类投诉量的第三位。以网络购物为主体的远程购物投诉量在服务投诉中依然遥遥领先。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突显了市场监管同步创新的必要性,服务业质量标准、监管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服务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一,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将发挥重要作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发展服务型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关乎经济运行效率、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对农业、工业、贸易的升级与竞争力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进程中,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需要不断协同融合,实现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社会分工、劳动者素质等核心要素的协调、集成和整合;实现法治环境、文化教育、健康保健、诚信建设等环境因素的有效提供、保障和优化。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业发展,是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有效途径。服务型新农业正成为脱贫攻坚、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第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中国服务”品牌影响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际上知名服务品牌商的进入,我国服务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亟待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品牌设计及推广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专业化、规范化、品牌水平,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质量。提高品牌意识,提倡工匠精神,打造“中国服务”品牌,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走出去”,增强品牌影响力。鼓励国内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服务业质量相关国际和区域性标准、规则的制定,促进我国服务标准、计量、认证认可体系与国际接轨,并起到引领作用。

第三,服务创新重要性凸显,包括顾客参与的全员创新是趋势。目前服务同质化严重,缺乏服务特色和服务创新。从结构视角看,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全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仍然较高。代表经济转型未来方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缺乏服务特色和服务创新。具体表现为:一是有利于创新的服务行业的发展不足,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品牌策划、营销咨询服务业等发展极为不充分,制约了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服务企业内部缺乏创新意识和体制机制,许多服务企业甚至没有研发部门,造成服务创新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新技术、新形势使服务创新重要性更加凸显。

第四,亟需服务业全面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的设计、构建和实施。目前我国多数服务企业没有质量管理部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小组等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的应用。服务业全面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的设计、构建和实施是未来趋势。包括顶层设计、质量标准设计、监督监管3个方面。

顶层设计方面。我国服务业发展和质量的全面提升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的宏观顶层设计,需要系统性思维,需要涉及服务业质量提升体制机制创新、方法创新,以及质量标准规范体系的创新等方面的顶层设计。

质量标准方面。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储存性、服务与消费的同时性、顾客的参与性等特性,构建服务业质量标准规范体系比制造业复杂得多。世界范围内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都是匮乏的。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更加突显了服务质量标准规范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监督监管方面。我国服务业质量的监督监管目前还处于探索、摸索阶段,法律、法规、制定体系极其不完善,特别是新兴服务业质量的监督监管,由于技术含量高,更加匮乏,已经对互联网+、电商、平台、共享(分享)等新经济、新动能的持续发展产生制约影响,突显了市场监管同步创新的必要性。

促进我国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深化理论研究,创新服务业管理理论体系。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服务业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突显了我国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优势。我们应该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加大理论研究支持力度,从根本上、体系上提高服务创新能力、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建立科学化的服务业管理理论及监管体系。

深化专业分工,创新一二三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融合模式,构建服务生态体系。创新制造业与服务业、农业与服务业协同融合模式,构建包括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农业的服务生态体系。打破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不断深化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分工,增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融合能力,创新协同融合模式,整合资源要素,构建服务生态系统。加快科技研发服务与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深化产业链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产融合作,鼓励开展服务外包和业务协作,大力发展品牌设计、形象策划、管理咨询等服务企业。服务生态系统由各个企业组成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服务链组成。融入到系统中的每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作共赢、相互成长、相互赋能,彼此融合交叉并相互渗透,最终形成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服务生态体系。